2018/3/23 15:08:46 来源::浙江在线
“学艺术,没前途”
“学艺术,耽误学习”
“学艺术,找不到好工作”
“学艺术,都是成绩不好的”
……
你是不是经常听到上面这样的话,
有很多父母确实也是这么想的。
学榜想说,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真是大错特错。
现在,如果你不重视小孩的艺术学习,可能真的会害了他。
学艺术,到底有什么用。如果讲功利,就有点俗气。
学榜不说大道理,不鼓吹艺术学习能让孩子变的怎样优秀。我们就来看看,艺术教育圈的一些热点,从中你能窥见社会的现实。这些,让你不得不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
人民日报评论:美育是一 种刚需
前段时间,人民日报的《美育是一种刚需》的文章在教育圈传开。文中开头说,在一个艺术展的现场,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吗?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
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这样的事件也受到了人民日报记者的关注,引发我们对美育的思考。
没有恰当的审美,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越来越追求实用化。
生活越来越无趣、越来越枯萎。这世上会画画的人很多。懂得美的人却很少。现在很多人穷,穷的不是物质,也不是文化,而是审美。
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
艺术纳入中考成绩,江苏、山东开始试点
来自教育部的最新消息:中考正式开始实施,美术、音乐加入必考科目!
这项改革已经在几个教育大省开始试点。
2017年7月1日,苏州市教育局公布了,关于印发《2020年苏州市初中毕业生音乐、美术学科考核方案的》通知。
2018年1月10日,山东教育厅发布《山东省初中艺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指意见》《山东省普通高中艺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两个文件。
相关人士表示,其他省份也陆续出台艺术课程纳入中考考核的政策,想要报考高中艺术团或职业学校等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必须到A等,艺术素质评价为D的学生不得报考四星级的普通高中。考试中音乐和美术各站50分,折算成10分总分,计入中考总分。
艺术成绩不理想,有可能影响孩子上更好的学校。
艺术特长为高考加分,均为985/211工程大学
教育部最新通知,高考艺术特长生将享受加分政策,全国53所高校率先响应艺术特长生加分政策。
普通学生具有艺术特长,享受加分政策。
艺术生同时拿到艺术特长生资格,报考艺术专业不加分。但如果某一批次报了这个学校的普通类专业,可以加分。
一般艺术特长生可以在一本线上、学校投档线下20分进行录取。
率先响应艺术特长加分的53高校分别如下:
备注:
(1)上述高校全部为985/211工程大学
(2)招收美术类特长生(中国画、西画、油画等各个院校要求不同):
985院校: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上东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211院校:北京化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你的孩子如果有一技之长,可能就能上自己向往的大学了!
不重视艺术,可能他会失去审美能力
不重视艺术,可能他会上不了好高中
不重视艺术,可能他就错过上好大学的机会
不重视艺术,可能.......
所以,爸爸妈妈们请重视小孩的艺术教育和学习。不重视艺术,你的孩子将会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和一流的高中,一流的大学失之交臂。
如果说,艺术教育是现今80后父母应该重点关注的事情,那么如何从这成千上万的碎片信息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能帮助自己对孩子进行艺术培养的信息,才是父母首要解决的问题。
毕竟你的身边,没有那么多教育专家,没有那么多懂艺术教育的朋友,毕竟大家的时间都很有限,不会无时无刻,随时随地,给你推送专业的艺术教育知识、名家讲座知识、艺术教育政策动态。
不用担心,你还有学榜。
学榜是华南区首家专注于艺术教育自媒体,第一时间为广大父母推送兴趣班/艺术培训/艺考等艺术教育第一手资讯;覆盖百万粉丝,自建100+亲子社群,你可以和来自各领域父母交流经验;依托深圳艺术教育院校资源,不定期会主办或者协办,艺术、美育知识公益课堂,近距离接触艺术教育领域的专家。100+艺术教育机构推荐,如果不知道如何挑选机构,如何选择老师,可以参考我们的建议。
这就是学榜,一个有趣、有料、有温度,覆盖百万粉丝,200+亲子社群,依托深圳艺术教育院校资源,为华南地区家长提供第一手艺术教育资讯的自媒体平台。
如果你是一位80后妈妈,如果你在华南地区,如果你家娃正在或者准备做艺术培训,请一定要关注和留意学榜。
否则,你的孩子,可能真的会和名校失之交臂。
声明: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卫星叛军》新浪娱乐讯 北京时间3月28日消
《坏蛋联盟》广告新浪娱乐讯 北京时间3月28
第55届瑞士尼翁真实电影节(Visions du R&a
牛是十二生肖之一。一提起牛,人们常会想起
今年的春节,受“就地过年”号召的影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