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4/25 15:58:43 来源::浙江在线
2018年,在日趋严格的内部监管环境下,我国银行业现有资本水平中存在的“水分”将不断被挤出。同时,国际监管规则的落地对我国大型银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资本要求,多种因素叠加,导致我国银行业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日前,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简称创新意见),明确支持商业银行探索资本工具创新并拓宽资本工具发行渠道,为银行发行各类创新型资本工具创造了有利条件。预计银行业资本工具创新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当前资本补充压力不断上升。一是影子银行回表。2017年开始的“三三四十”专项治理行动揭开了银行业严监管风暴及金融去杠杆的序幕。2018年,随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逐步完善,监管短板将逐步得到补齐,监管真空得到填补,可以预见银行业监管力度不会衰减,各种市场乱象及监管套利行为将得到进一步遏制。同时,伴随着即将落地实施的资管新规,银行业通过同业、理财等业务无序扩张的时代终结,表外业务将加速“回表”,非标业务回归标准化,资产质量也将更加透明和真实,但无疑将对银行资本的承接能力提出严峻挑战并加速资本消耗,行业阵痛难以避免。
二是新资本管理办法过渡期结束。为配合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原中国银监会于2012年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设置了6年的过渡期,要求商业银行在2018年年底前达到规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2018年是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将分别达到8.5%、9.5%和11.5%,其他银行则要分别达到7.5%、8.5%和10.5%。在监管力度增强及资产回表的背景下,部分银行特别是近年来资产规模过度扩张的中小银行将资本端承压,并需要于年底前冲刺完成资本补充任务。
三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追加要求。2014年11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损失吸收能力充足性要求》(简称“TLAC监管”),要求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至少应达到风险资产的16%-20%。TLAC监管与巴塞尔协议Ⅲ资本要求存在一致性,最低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包含巴塞尔协议Ⅲ中8%的最低资本要求,但不包含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缓冲要求(2.5%)和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1%-3.5%)。这意味着,TLAC叠加巴塞尔协议Ⅲ之后的总要求需要达到风险加权资产的19.5%-26%。根据现有规定,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在2019年1月之前至少应达到风险加权资产的16%,在2022年1月前应至少达到18%。
目前,我国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已被确定为G-SIBs,其中,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将于2019年开始适用第二档(1.5%)的附加资本要求。从理论上说,TLAC超过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要求的部分,可以用资本或其他符合TLAC要求的债务工具来满足,但与国际银行业相比,中国TLAC工具发展滞后,满足TALC要求在很大程度上等于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从这点来看,四家大型银行可能面临更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四是合格资本工具匮乏。与国际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资本补充工具较为单一,主要依赖普通股、利润留存、优先股、可转债及二级资本债券等工具补充资本。其中,普通股、优先股及可转债的集中发行可能对资本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同时上述工具的发行门槛较高,大量非上市中小银行难以具备发行条件,同时审批或转化周期较长,难以解决银行补充资本的燃眉之急;在利润留存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同时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紧,银行业利润增速放缓,内源性资本补充难以为继;二级资本债券的适用范围最为广泛,各类银行均可根据自身资本情况发行减记型二级资本债券,但该工具并无法解决银行一级资本短缺问题。资本补充机制的不畅已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扩张及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产生制约,资本补充渠道亟待拓宽。
对于资本工具创新的方向,总体上看,监管强化背景下,银行业的资本补充压力不断增长。此外,社会融资总量萎缩的同时,银行信贷占比显著上升,意味着维持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对支持实体经济和稳增长愈发重要。在这种背景下,拓展银行业资本补充渠道、加快资本工具创新已势在必行。结合六部门联合发布的《意见》,建议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声明: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卫星叛军》新浪娱乐讯 北京时间3月28日消
《坏蛋联盟》广告新浪娱乐讯 北京时间3月28
第55届瑞士尼翁真实电影节(Visions du R&a
牛是十二生肖之一。一提起牛,人们常会想起
今年的春节,受“就地过年”号召的影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