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财经 > 要闻 > 正文

第四届中德(欧)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在揭阳成功举行

2018/6/13 15:22:22 来源::浙江在线

6月11日至12日,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银行、德国工商大会主办,揭阳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德国工商大会华南分会承办的第四届中德(欧)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在揭阳成功举行。

 

本届交流会以“一带一路、共享发展”为主题,共吸引了111家(145人)外方企业、机构和130家(200人)国内企业参会,展开了 237场面对面交流对接活动。会议期间,共签订了17个合作协议,其中平台合作项目11个,对德(欧)合作落地项目5个,融资合作项目1个;对接现场签订了会议纪要157份、合作备忘录85份,更有一批项目正在持续对接推进中,有力地推动了揭阳对德(欧)合作的深入开展。

据了解,此前揭阳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交流会,成果丰硕。每年一届的交流会,不仅在中国也在欧洲多国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欧洲先进制造业国家了解中国、走进中国的重要“窗口”和“门户”。

 

第四届中德(欧)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新要求,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落实《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着力加强与欧盟等发达国家合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建设中德(欧)中小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与德国等欧洲国家中小企业在管理、技术、设备、资本、人才等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的有效对接,打造“中国中小企业中心”,推进中德(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双方合作共赢,实现中德(欧)中小企业合作的载体化、项目化、时效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表示:近年来,作为中德关系的“压舱石”,中德两国经济合作日益频繁。广东省特别是揭阳市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落实《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促进与德国等欧洲国家中小企业在管理、技术、设备、资本、人才等领域务实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广东省副省长陈良贤表示:德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德国制造业雄冠全球。广东以实体经济立省,正加快建设制造强省。两地合作耦合性强、契合度高,德国已成为广东在欧洲的第一贸易伙伴。

 

德国工商大会广州代表处首席代表晏思表示:在中国有超过5000家德国企业落地生根,中国也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中国大量的二三线城市展示了高速发展且具有部分未被发掘使用的商业潜能,特别是在空白市场方面,大量外国企业落户揭阳正证实了这一点。

随着中德两国间在制造领域的深入合作,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工作逐步向纵深推进。围绕产业、标准化、人才培养、示范园区等重点合作方向,展开中德智能制造及生产过程网络化合作,推动中德智能制造再上新台阶,也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现阶段重点工作之一。

 

智能制造的合作方向,是本届交流会上的重要话题,也是中德(欧)参会企业间洽谈最为热门的内容。在当天会期中,中德(欧)中小企业间的互动交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中德(欧)企业家洽谈对接会上,中外企业家可以选择有意合作的企业,面对面坐下来深入洽谈。与会嘉宾和企业代表,也可以参观中德金属生态城,实地考察揭阳投资环境、与已落地项目的合作企业进行深入交流。“无论是设置面对面洽谈这种交流形式,还是提供实地参观机会,都是为了将企业推到合作前台,为他们提供了解彼此的观察窗口,以促进交流会真正达到为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的目的。”第四届中德(欧)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负责人介绍:“我们希望深化双方合作,实现‘四个一批’目标,即推动一批中德(欧)中小企业交流对接达成合作,聘请一批德(欧)专家工程师到中国中小企业担任技术顾问,实现一批德(欧)高新科技成果和先进设备在国内展示、转让、转化,促进一批中德(欧)中小企业合作项目建成投产发挥效益。”

据悉,近年来,趁着中德合作的国家深度布局,揭阳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对德合作,以揭阳中德金属生态城为载体,每年一届的中德(欧)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吸引德国、法国、捷克、奥地利、西班牙等多国的机构及企业与中国企业对接,并促成多个合作项目落地。截至去年年底,通过交流会,中德(欧)政府、机构和企业间共签订89项合作协议,达成了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共识。

 

本届交流会上,还举行了“中国中小企业中心(德国)”揭牌仪式,该中心由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授权揭阳中德金属集团承建,也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首个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据介绍,“中国中小企业中心(德国)”将按照“政府指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原则,由中德金属集团管理运营,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和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业务指导,通过整合中德(欧)优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资源,为中国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投资、法律、财务、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服务,降低中小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和成本,同时为有意来华投资的德(欧)中小企业迈进中国市场提供渠道,吸引更多国外创新要素涌入中国市场。


  声明: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