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财经 > 要闻 > 正文

在新的历史节点破浪前行

2018/7/18 9:50:02 来源::

3万余字,14个方面,71次掌声……这些天来,在十九大上的报告被社会各界反复解读、广泛讨论。一份报告能引起全社会、各阶层如此大的兴趣和热情,除了其特定的时间节点和超大的信息量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语言即是政治,背后代表着一种政治环境。用清新脱俗、平易近人的文风与人民沟通交流和用陈词滥调拒人于千里之外,代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执政观。

不论是听觉上的直观感受,还是用数据说话的客观统计,在报告中,有这样三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给人的印象最深:新、历史、时代。这可是语境上颇为冲突的三个词,新代表着未来,意味着突破;历史是厚重甚至是沉重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个国家而言;时代又是现实的、激荡的,有人说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个最坏的时代。然而,就是这样三个存在矛盾冲突的词汇,在这份报告里完成了完美契合。这种契合,蕴含着党中央审时度势的大格局、大视野,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情怀和智慧,和开拓进取、破浪前行的勇气与担当。

一、涅重生——历史选择了共产党

苦难与辉煌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不断交织演进。我们曾拥有汉唐时万邦来朝的无尚荣耀、曾建立了农耕时代无比璀璨的文明;然而,自1840年来,我们陷入了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

历史不会忘记,在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最黑暗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取来了民族救亡的火种,在中国最贫瘠的偏远山村中点燃了它,经过了28年的浴血奋战,付出了400多万党员的巨大牺牲,最后把星火汇聚成燎原的熊熊烈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历史不会忘记,在冷战危机一触即发、机遇挑战相伴而生的风云时代,是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巨大勇气,引领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了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历史不会忘记,在世界局势错综复杂、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凸显的紧要关头,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大手笔统筹谋划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大力度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坚定决心、“置个人生死毁誉于度外”的大无畏勇气打虎拍蝇。过去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变革,巨大成就举世瞩目。这些变革和成就是全方位的、根本性的,它的历史意义在于近代以来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审视这条历史轴线,我们不难看到: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思想和实践路线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运用实事求是这一活的灵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坚持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担当。

在报告中,为过去点赞。这其中,有“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这些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也有“南海岛礁”吹填、杭州峰会、亚投行这些重大政策举措。从这些名字里,我们看到了过去5年的不平凡,感知了当代中国的磅礴激情,更可预见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图景。

二、审时度势——继往开来不负时代重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句话一出,相信许多人和笔者一样,耳边响起了一片片惊呼声。是的,所有人都应该明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什么。

共产党人向来善于抓住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并善于解决矛盾。1937年,在陕北的窑洞里,伟大领袖就在《矛盾论》中精辟地指出:“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

查阅党史资料,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党的八大。具体说法是:“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同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到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这个论述演变为:“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论述如此经典,以至于当代中国人几乎都能脱口而出。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经典矛盾,在改革开放近40年后的今天,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已难言落后,更重要的是,人民的需要已经远远不仅限于“物质文化”层面,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这些方面不仅是舆论的“热搜”概念,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反响最强烈、意见最广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的瓶颈。

人民有所呼,党中央就有所应。这个呼应,不仅是党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生动体现,而且是我们党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准确判断。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判断身处何方,这个判断是一切决策部署的前提。而值得我们欣慰和鼓舞的是,这道判断题,我们党又一次做对了。

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时,无疑在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对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做出了新的考量。它将以坦率的态度回答这些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走向何方?中国将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将如何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

给出了答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的道路,需要伟大的旗帜引领。新思想高扬起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伟大旗帜。这一思想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报告用“8个明确”揭示了这一思想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内涵,用“14个方面”基本方略体现了这一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创新观点。这14条基本方略,也就是14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其中,有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经验和做法,也有从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中提炼出的新的认识。把这一思想确立为党在新时代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十九大的伟大历史贡献。

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纵观党的历史,每一次伟大征程的起步,必然是得到了一个伟大思想的指引。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到“一条河,两只猫,三条鱼,四只鸡”,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用到了极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无疑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它植根于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广阔土壤,在长期的实践中孕育,在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创新中升华。

在报告中,为时代点题。回应关切,直面问题。明确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从这些答案中,我们看到了党对历史经验的继承发扬,看到了对时代潮流、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看到了对未来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

三、绘就蓝图——向美好未来迈步前进

很难想象100年前的国人是如何设想中国的未来的。林语堂设想:“只希望国中有小小的不打仗。”顾颉刚设想:“没有人吸鸦片、吞红丸,这是最重要的。”“天翻地覆慨而慷”,如今,国家的面貌焕然一新,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的面貌焕然一新,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完全有信心畅想更加光明的美好未来。

继往开来,在报告中做出了这样的设想:在完成“三步走”战略目标前两个的基础上,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为起点,分两个阶段来安排未来三十年的奋斗征程。第一个阶段,从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认为这是报告中最具有时代意义的一段,它的时代意义在于,真正拿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表、路线图以及清晰可行的行动方案。它无比清楚地告诉全体中华儿女,在历经沧桑风雨后,在党带领我们不懈奋斗下,那个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伟大目标就在我们眼前。

毫无疑问,这个构想是我们党确定“三步走”发展战略后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谋划,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伟大复兴清晰可见,昭示了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创未来的使命担当。对比祖国曾经的积贫积弱,回顾我们党经历的苦难与辉煌,再展望这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不禁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在报告的最后,道出了意味深长的嘱托:“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这不由让我想到了1957年11月17日在莫斯科接见留苏学生时的那句话:“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不同的语境,却又异曲同工的深切期望。

在报告中,为中国梦的未来点将。点的正是我们青年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需要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等各类人才拼搏。

历史是曾经的时代,时代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是流动的,当我们回望历史,看到的是一个个脉络清晰、走向明确的节点,可身处历史之中的人们,往往却很难察觉。1921年7月1日,莫要说还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劳苦大众,就是在嘉兴游船上的那十三个人,恐怕在当时都难以说清那天会意味着什么;1978年12月18日,伟大的总设计师正准备涉水而行,趟过这条叫“改革开放”的大河。无数还在为温饱奋斗的中国人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此后的40年里,中国以决然的态度冲破一切桎梏,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今天,我们又来到了一个无比关键的历史节点。不同于我们的先辈,凭借无比发达的信息网络,我们能零距离触摸激荡的变革浪潮,能清晰地听见铿锵前行的时代足印。既然如此,那还犹豫什么呢?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进吧!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肖百里,蔡中乐)


  声明: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