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财经 > 要闻 > 正文

“定盘星”赵珩 “0”刻度之上的新时代医者

2018/8/21 10:11:23 来源:浙江在线

“我们这一代,站在中国现代医学发展的“0”刻度之上。向前看,得益于时代发展,不断获取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向后看,都曾经从‘旧医学’摸爬滚打而来,承继着医学前辈们开拓的果实。

——赵珩

 

胸外英雄出我辈

1957年,上海市胸科医院成立。大批医学精英于此风云际会:黄家驷、兰锡纯、顾恺时……他们,开创了我国心胸学科发展史的新纪元。

90年代,在吴善芳、黄偶麟、吴松昌等教授带领下,胸外科率先开展了肺叶切除、气管切除重建等高难度手术,为我国胸外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就是从此时起,上海市胸科医院引进了胸腔镜。

时间进入“00”年代,经过前期的摸索和临床实践,胸腔镜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已全面介入肺癌和食管癌等胸外科核心疾病的外科治疗。其技术可谓已臻化境!

2009年,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引入,并很快完成了中国内地首例胸腺瘤切除手术。目前,上海市胸科医院已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30余台,探索其在胸外科领域更广泛应用的脚步一刻也未曾停止。

 

医道相承千百淬

作为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的“掌门人”,赵珩教授在讲到医院的传承历史,在讲到那些前辈们时,言语中带有一种强烈的“与有荣焉”感。

记者:以现代的观点来评判,开胸手术是否落后于胸腔镜微创手术?

赵教授:这种比较的出发点,就是偏颇的。关于开胸手术,我们现在会讲:开胸手术创面大,恢复慢,不如胸腔镜微创。但往回想想,在5060、8090年代,对疾病的认识和疾病的治疗手段就是局限于此,而开胸手术就是最标准、最先进、最有效的治疗,而且它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

随着时代发展,我们科学技术、研发技术,包括医疗器械,都在不断的进步。微创,就是这种进步的硕果之一。创伤越来越小,治疗却能达到同等效果——何乐而不为呢?但是,我们不能据此就将开胸手术“一竿子打死”。临床医生也好、病人也好,治疗一个疾病是使用微创,还是必须开胸,这要根据疾病的病状和情况来决定,不是一刀切的都推给微创。

 

生命重托衡量间

记者:靶向治疗等新免疫、新疗法的发展,会不会在以后实现人类的愿望:不用手术就能治疗肺癌和食道癌?

赵主任:就像我上面提到的,疾病的治疗也是随着时代发展,从开胸的大手术,到微创手术,现在还有机器人手术,将来通过靶向,或者其他疗法,实现“无手术”,也不是没有可能。

以靶向治疗而言,随着医学的发展,一旦将疾病的某个环节攻克了,那极有可能针对这一环节研究出来某种特效药物,或许吃一片药这个病就治好了。再比如某些肺癌,或者其它类肿瘤,它的病变可能是由于在基因方面有缺陷缺失,将来如果针对基因缺失,在分子治疗上有一个靶点可以去治疗,那手术也并非必须。

总之,治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但我们需要时间。这条路还是很远,没有那么快达到。

记者:随着影像技术发展和人们对健康体检的重视,肺部小结节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怎样选择肺部小结节手术的治疗时机?

赵主任:国内医学界也一直在讨论,体检查出了小结节是不是马上手术,还是应该怎么样处理?

目前这个领域的研究有两种,一是回顾性的研究,一是前瞻性的研究。因为前瞻性研究需要一段时间来证实,所以现在医生的处置方法是,在充分应用了回顾性研究和病理学的一些证据以后,医生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给出解决方案: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还是病症有某种特点已经达到了手术“指证”?如果“达标”,那一定是要建议病人去做手术的。

 

不负健康新时代

记者:健康新时代传媒发起的“胸外专题系列访谈”到今天就圆满结束了,作为一系列访谈的“收官”大咖,您对我们媒体、对医生同行、对大众,有什么期待,或者鞭策吗?

赵教授:鞭策谈不上,期待确实不少。

健康,期待这是一个广义范围的关注,不仅病人的健康,还有大众的健康、我们医生的健康,都能被社会所关注,大家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应该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福祉。

新时代,这三个字我感触很深。我个人认为,对医学理念、医学技术的评判,都应该放置到其当下所处的时代。时代,是衡量医学的坐标“X”;医生的专业“硬实力”,就是坐标“Y”;病人、公众、媒体……其他的一切,是那个最重要的坐标“Z”。只有“Z”伫立在那里,医学的发展、医学的应用、医学的评判才是立体的。

现在,新的时代来到了,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将源源不断地被应用到医学上,造福身处新时代的每一个人。我跟我的同行们一起期待,在“X”、“Y”、“Z”合力下的医学未来。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八九十年代入行为医,在新世纪的一零、二零年代执掌医学界一方“牛耳”。这是历时近2个月、十数位胸外科专家采访后,记者对赵珩教授这一代医学大咖们的素描。

恰同学少年的时代,他们为自己的未来拼搏;

大国崛起的新时代,他们为医学的未来拼搏。

胸外英雄出我辈,医道相承千百淬;

生命重托衡量间,不负健康新时代。

中国胸外,璀璨今朝,未来可期!

 

医者档案

 

赵珩  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肺癌研究所气管研究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胸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健康与康复对外学术交流协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上海癌症基金会肺癌外科专业组主任

卫生部临床路径(胸外科)审核专家委员会专家

卫生部胸外科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出题专家

国际华人胸外科学会会长

上海市司法鉴定专家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编委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版)   副主编

中华外科杂志             编委

上海医学                 编委

临床肿瘤杂志             编委

中华医学(英文版)       编委

Shanghai Chest            副主编

 

专业特长:气管复杂疾病的诊断治疗,胸壁缺损的手术重建,胸腔镜在食管良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治疗。目前主攻课题为气管替代品的研究,肺癌的外科治疗及基础研究,胸腔镜及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胸部疾病。终末期肺病的肺移植。

曾承担国家级研究课题3项,上海市科研课题4项。

发表的文章及著作: 发表核心及SCI论文92篇  主编专著7本.


  声明: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QQ:3119872820,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