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发现高炉家之手工酿酒篇:一场“酿酒事故”促成的创新

2018/3/20 22:35:59 来源::浙江在线

 双轮发酵——“酿酒事故”带来的工艺创新

彭书良从1986年10月起就是高炉酒厂的员工了,三十多年的从业历程中,他见证了酒厂的风风雨雨,其中一次“酿酒事故”带来的重要工艺创新最令他印象深刻。

二十多年前,酿酒手工班有一名工人在进行底醅出窖时,由于工作繁重,一部分底醅没有按时出上来。待到那未出上来的底醅进入到了第二排发酵,他才把自己的这一重大失职报告给班组长。

但是众人都没想到的是,这轮酿出来的酒反而变得格外地好,极为香甜,味道也更醇厚。于是那次“事故”之后,酿酒手工班就开始在高炉酒厂大力推荐这种“双轮发酵”的新工艺。

 

经过多年的实验改良,“双轮发酵”工艺最终体现为——第一轮发酵成熟的酒醅出窖后,采用科学的回酒搅拌方法,加入生产工艺科研小组研制的“高温架子曲”(特制优质大曲)和微生物菌种再入窖进行二次发酵,总发酵期为 140 天。

“双轮发酵”作为中国白酒五大技法之一,并非高炉酒厂独有。但是高炉镇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出的特殊碱性水质,使得“双轮发酵”工艺在此地格外地焕发光彩。

 

  • 手工酿酒——“我见过每天凌晨三点的天空”

杨文玉1994年进入高炉酒厂,20多年来他从未离开过酿酒手工班。每天凌晨三点,当人们还在梦中酣睡时,酿酒手工班就集合开工了。

据彭书良和杨文玉介绍,手工酿造基本上都从润料开始,在生产前四至六个小时之间把原料润好。接下来第一步工序是出池,然后用稻壳、高粱、大米进行配料,最后开始上甑。

上甑是尤为关键的环节,但这又是尤其考验功力的环节。厂里上甑的老师傅都要先积累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经验,凭此技术才可以进行上甑操作。

 

上甑后最初要用小火煮,盖盘以后开始糊化。蒸馏粮食要做到“熟而不腻,内无生心”。蒸好的原料出甑后,在通风机上进行降温、加曲,用掺拌机进行掺拌。之后原料需迅速入池,用脚密踩,以延缓发酵、提高出酒率,最后进行封窖。

整个手工酿酒过程讲究六个字——“轻、松、匀、薄、平、准”,这是机械化批量生产和手工酿制之间的区别。

 

有关酿酒这件事,杨文玉讲述了自己和儿子之间的小故事。

儿子在上初中的时候,天天用手机上网而不肯学习,杨文玉就对儿子说:“如果你真是不好好上,你就上酒厂上班去吧。”儿子回道:“上班就上班!”于是次日凌晨三点钟,杨文玉带着儿子一同来到酿酒车间,跟工人们一起干活。

第一天儿子干得不错,回家也不多言语。但是等到第二天杨文玉再想带儿子去工厂,他却怎么都不肯了。儿子说:“还是上学得劲,我还是上学去。”从那以后,儿子读书竟也较为用心了。

 

手工酿酒业确实对体力要求较高,但杨文玉说:“往往有一些刚入门的人,看到就认为这是粗活。实际上这才是工艺匠人精神!随着季节的变化,酿酒人掌握着下一排子入池发酵和产酒情况。这一套六十天的发酵工艺,没有五年到十年,甚至二十年,根本掌握不了。”

掌握手工酿酒技艺需要较长的周期,在这个日渐浮躁的社会环境里,年轻人偏爱出门打工,而不肯进入酒厂守着那份孤寂。因此手工酿酒业近年来很少有年轻血液融入,高炉酒厂的手工车间已没有四十岁以下的员工。

 

匠心不难,在这浮世间却显得越发可贵。

这群潜心修炼的手工酿酒工人,不为名不为利,美酒出窖便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

“我见过每天凌晨三点的天空”,简简单单一句话,有几人敢说,又有几人愿意去做呢?

致敬那些坚守传统手艺的匠人们!

 


  声明: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