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让英雄不朽诗篇千古传诵

2018/7/19 16:16:27 来源::浙江在线

近期,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最新力作《敦刻尔克力风靡全球。抛开对于该片历史背景的一些争议,就影片本身而言、在艺术手法上已经超越了《血战钢锯岭》、《父辈的旗帜》等影片,达到了二战题材电影的一个巅峰,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是电影对于英雄的塑造。电影分院、海、空三条线交替演进。空中线的英雄无疑是汤姆哈达饰演的"喷火"战斗机飞行员,一位击落数架敌机的王牌飞行员,最后因燃油耗尽被敌人俘获、这位孤胆英雄的形象很符合惯常的西方英雄主义价值观。有《珍珠港》的先例在前,对此我们并不陌生。海上线的英雄是以舰长为代表皇家海军官兵和以平民老船长为代表的志愿者、前者恪尽职守,最后才撤离海滩,后者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冒着猛烈的炮火营救海峡对岸的军队。陆地线则颇不寻常,一群被德军打的丢盔卸甲的士兵狼狈地逃回英国本土、却意外地受到了英雄凯旋般的礼遇,人民夹道欢迎,路边的盲人抚摸着士兵的面颊激动得泣不成声,贯穿整部影片的汉斯季默的背景音乐此时换成了丘吉尔振奋人心的演讲、情绪峰回路转。

影片以"回家"为主题,塑造了平民志愿者和普通士兵这两种"非典型"的英雄形象、从舆论的反应上看、效果很好、也引导了许多人回顾、再研究敦刻尔克大撤退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应该说影片超额完成了它的社会效应,原因何在?为什么大家接受、欢迎这类英雄?我认为主要在于影片很好地把"家"和"国"这两个概念融合到了一起。

战争绝对是最能考验一个国家、民族的综合素质的社会行为,没有之一。1840年后,近代中国在战争这场考试中考得实在惨不忍睹,直至抗日战争。80年前,“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揭开全面抗战的帷幕。这是一场血战,是中国军人不屈不挠的英雄诗篇,其中的八百壮士守四行,成为这首英雄颂歌中最动人、最凄美的音符。1938年10月27日。谢晋元带领425名官兵奉命坚守四行仓库,以掩护88师及其他部队向西撤退。他们遭到数以千计的日军的围攻,每天打退数十次进攻,他们的壮举鼓舞着全上海的市民、数万的男女老少在苏州河南岸为他们加油助威、各界群众捐赠的物资堆积成山、但由于交通断绝无法运进,29日清晨、年仅14岁的女童子军杨惠敏裹着一面国旗游过河、把国旗交给了坚守的勇士们、在熹微的晨光中,官兵们举行了升旗仪式,上万民众自发地唱起了国歌,“中华民族万岁!”的口号声响彻云霄。这一刻,再也不是像"庚子国变"中麻木不仁、甚至帮助八国联军攻进北京那样的景象。广大人民无比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园沦陷的痛楚,发自内心地认同我们的英雄。

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金一南将军评价:“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采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一次军事行动。1952年10月16日,在鏖战多日的597.9高地上,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突击排排长孙占元在连续打退敌人两次进攻、弹药消耗殆尽、两腿也被炸断、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他毅然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10月20日凌晨,一三五团2营通讯员黄继光带领爆破组进攻美军占领的表面阵地。在进攻受挫的情况下,为了后续部队能顺利拿下阵地,他舍身堵住了敌人中央火力点的机枪眼,霎时,阵地上爆发出山呼海啸般"为黄继光报仇"的喊声。战士们如怒涛席卷沙堤般横扫美军,取得了胜利。整个战役中,十五军涌现出以特等英雄黄继光为代表的三等功以上各级战斗英雄12347人,占全军总人数的27.5%。在43个日8夜夜中,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散火力点、堵抢眼的英烈仅留下姓名的就有38位之多!上甘岭、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牢牢印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2016年上映的《血战钢锯岭》中上等兵军医道斯在冲绳岛战役出勇救75名战友的形象十分深入人心,可又有谁知道我军历史上“钢锯岭”般的英雄呢?仅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作战为例、这类英雄就数不胜数。吕志经,55军163师487团2连救生员,在536高地战斗中,他多次深入火线抢救伤员,在多处负伤的情况下用身体掩护伤员,终因流血过多光荣牺牲,被中央军委追授"战场救护模范"荣誉称号,谢君生,43军129师385团2连救生员。在波马,龙丁战斗中,当一发炮弹打来时。他奋不顾身将伤员压到身下,自己的右大腿以下全被炸断、被中央空委授予"战场救护模范”荣誉称号。兰延奏。42军126师378团6连卫生员。在果冈公路战斗中,身负重伤的他爬行数十米,连续抢救6名战友、直到壮烈牺牲,被中央军委追授“战场救护模范”荣誉称号。孙永迁,42军125师373团7连卫生员,因过度疲劳而晕倒,苏醒后继续战斗,在越军火力点下抢救43名伤员,并将他们背出前沿阵地。还需要更多吗?我们的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但是我们同样要看到,我们对英雄的崇敬更多地表现在遭遇危机的时候,正所谓国难思良将,在甲午战争、在"9.18”之后,全民族集体追问"我们的英雄在哪里?”进入新时期,我们的英雄文化在褪色甚至在变色。上甘岭已危、十五军安在?不客气地说,当代的很多中国人不相信我们民族的英雄了。从用各种手段质疑董存瑞,黄继光,到豆瓣上铺天盖地的一星差评,吴京的回应很值得玩味:“为什么美国的超级英雄就死不得。而我们的却不行?”我们并不缺英雄,缺的是对英雄的认识和尊重。用金一南教授的话说、英雄往往带有很深的悲剧色彩,因为他们只播种而不参与收获。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小心呵护、尽力传承

居安思危,当一个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危险的时候,当一支军队处在背水一战的绝境的时候,英雄挺身而出,那些承载着英雄精神的文艺作品、总是以对英雄的精神、心灵、情感以及最深层次的人性光辉的深入挖掘,凭借酣畅淋漓地表现手法,如滚烫的刀刃划过黄油般融化一切阴暗、脆弱、自私、刺入每个普通人人性、灵魂深处那旋柔软、最善良的地方,唤醒良知。但我们不能总是等到那个时候才去亡羊补牢。应该把弘扬英雄精神作为日常的必修课去做。塑造真正让广大人民认同、能够作为文化传承的英雄形象,是我们宣传英雄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站在这个角度,就不能抱着完成任务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心态,而是深入研究国民性格、时代特性,在方法和理念上大胆创新。鲁迅先生开创了剖析国民性格的先河,但之后问津者寥寥,我们的英雄能不能立起夹、关键在于符不符合广大人民的审美眼光和心理认知。举个例子:抗美援朝战争严始时。中央设想的动员口号是:“抗美援朝、卫国保家”。但经过讨论,考感到中国老百姓的传统心理是家本位,必须使他们认识到国家和个人的切身利益,于是最后做了调整,改为“保家卫国”这一口号被人民真心理解和接受,终于形成了举国一致的踊跃参军、大力支前的热潮,这个口号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翻开中国历史,没有重金悬赏、没有严刑峻法、没有杀气腾腾的督战队,英雄行为向来都是自发的、是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这是对世界和平、人民幸福的追求、对光明、正义的向往,是家国情怀。是基于政治清明、社会正义、文化繁荣、人民与整个国家、民族结成的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塑造英雄形象,把"家"与"国”“小人”与"世界"融合在一起,深入人性至美之处。又能囊括宏大的世界观。既有平常的家长里短、又有心怀天下的情怀。同时,在商业运作和表现手法上完全可以大胆向国外的先进经验学习。近两年,《湄公河行动》、《战狼2》已经起了好头,事实证明,我们完全能够拿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作品,主旋律不是隔在受众与作品的障碍,关键在于你如何去表现它。

?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要永远怀念,给予他们极大地荣誉和敬仰,不然谁愿意为国家和人民牺牲呢?英雄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塑造鲜活的英雄形象,让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流芳百世,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肖百里,蔡钟乐)


  声明: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