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最干净、最纯正、最健康、最文化,“四最汾酒”来浙江了

2018/8/8 18:26:02 来源::浙江在线

中国是如何诞生的?

这是一个人们反复追寻的千古之谜,因为历史久远却也让中华的起源充满了神秘和传说故事。

中华起源有很多传说,部分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变成了文字,有了文字的记述后,汉朝史学家司马迁又把文字和传说凝固为历史:于是,“夏”也就成了中华第一个王朝,是中国的起点。

传说夏朝起源于大禹治水。

故事是从水开始的

在漫长的新石器时期,走向农耕社会的人必须学会对付的一个恶魔就是洪水。有时候,这个恶魔是温柔的,但更多的时候,这个恶魔是凶恶霸道的。

洪水大多时候是想来就来,而古时候,人们也更需要一个带领大家一起抗击水患的英雄。

因此,大洪水传说和英雄壮举在所有古文明都有自己的版本。

在中国,这个最老也是流传最广的版面就是大禹治水。

禹的父亲鲧受命治水九年而无果,于是子承父业,大禹带领民众、采用疏导的方法,历经十三年,最终功成。

后来,大禹成为九州共主,中国第一个王朝夏诞生了。

从汾河到之江

禹生在氏族制后期的尧舜时代,他是黄帝的玄孙,因封国在山西夏县,又名夏禹。

大禹陵,古称禹穴,是大禹的葬地。它背靠会稽山,前临禹池,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距绍兴城区3公里。

从山西到浙江,从汾河到之江,早期的大禹在山西汾河边治水,却最终选择了在之江的上虞终老,或许,汾水和之江的情谊、山西和浙江的联系从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

而从部分史料来看,大禹治水大显神威的地方正是在山西的汾河,那么,为什么治理黄河水患从汾河开始呢?

大禹总结鲧冶水失败的教训,采用“先疏而后防”的方法,先率众疏通拓宽黄河河道,“既载壶口,治梁及歧”,排除了黄河洪流不畅,阻塞汾河入道,“决大河而放之海”,“猝引洪流就下”(宋苏东坡言,见《晋乘搜略》)。

然后,挥师北上,在汾河中上游的太原盆地,疏通汾河淤结之河道,开渠挖洫,凿山通沟,“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因其水势,而利其导之,使汾河之水通畅于黄河。

除了在山西汾河治水,大禹还在之江河畔宴会诸侯。《史记·封禅书》记载,“禹封泰山,禅会稽。”这也是会稽山成名的重要历史事件。大禹会盟诸侯的目的在于通过召集诸侯共同祭祀会稽山,从而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这种政治结盟的形式,后世叫做“宗庙会同”,实为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会盟”之先河。

史料显示,在汾河治水后的大禹曾到浙江绍兴两次,一次也是治水;一次是治水结束后,禹会诸侯。大禹最后劳累过度,在绍兴去世,安葬在大禹陵。

图:“行走的汾酒”2018汾酒文化大巡展启动仪式举行

大禹精神赋予了“汾酒行走”

在山西,有一个著名的民间传说,尤其盛传于太原、晋中一带。

说的是当年大禹冶水前,太原曾经是一个很大的湖泊,名字叫做晋阳湖。大禹为了空出湖水,让人们居住,便在晋阳湖周围的群峰众壑中,选择山体最薄、地势较低的南部为突破口,率先打开了灵石口,排出了晋阳湖之水,空出了太原盆地。

这个故事就概括为一句话:“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

中原地区的江河湖泊,经过禹的治理后,消除了“水逆行,泛滥于中国”的严重威胁,人民得以“平土而居”,从事农业生产。《孟子·滕文公上》称禹治洪水,“然后可得而食也”。

所以说,正是在大禹的治理之后,“民乃粒,万邦作”,物阜民丰的人们开始有了更多的粮食来酿酒,得益于汾河的滋养,取自汾河水的山西杏花村汾酒也成了大禹治水的精神寄托。

此后,山西夏县建立夏朝之后,夏商周三代的政治中心都在黄河中游,酒文化也在这里一脉传承而行走中国。

图:4月24日上午9点19分,山西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在杏花村遗址点燃了中国白酒6000年的“生命之火”。

以“行走的力量”完成了汾酒技艺的完善、文化的交融和地位的稳固,这就是“行走的汾酒”。

8月14日,行走的汾酒2018汾酒文化大巡展(杭州站)将在杭州市的洲际酒店(杭州市解放东路2号)举行,现场将有汾酒古法酿造技艺展示、汾酒的品鉴体验互动、酒文化历史图片展等活动内容,并要邀请酒业大咖、文化学者、行业专家一起把酒论道。

有兴趣的杭州市民们欢迎14号到现场参与体验,品鉴最干净、最纯正、最健康、最文化的“四最汾酒”,现场还有礼品赠送,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声明: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