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雾霾为何挥之不去

2018/12/24 10:36:24 来源:新华视点网

(作者:全睿娴)

何为雾霾?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但雾是雾,霾是霾,霾的意思是灰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造成视觉障碍的气态污染物和可吸入或不可吸入的颗粒物等粒子组成体。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雾是飘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具备较高的水气饱和因素,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到100%或接近100%。雾随着空气湿度的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雾的出现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雾和霾的共同点就是视程障碍物,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雾和霾都在同时增加并结合或混合在低空中时,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能见度极低的雾霾天气。

2013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多地笼罩在雾霾之中,在习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下,经过全国各地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环保等相关部门不懈努力和大力整治下已卓有成效。2013年,国务院印发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称《大气十条》),五年来,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显著,但我国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仍居世界前列。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对经济观察网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重污染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据初步估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SO2排放强度仍是全国平均的3.6倍,NOx和烟粉尘排放分别是全国平均的4倍和6倍。进入采暖季后,SO2排放将增加近50%。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雾霾挥之不去,除上述污染物的排放原因之外,还有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以下四大原因:

第一、进入秋冬季以后降雨量减少,植物植被枯萎,污染物被植物植被平衡转换对冲的功能不但几乎缺失,还因为植物植被的枯萎所产生的枯叶枯草反而增加了环境和空气的污染。

第二、多年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全年平均降雨量普遍不足,尤其进入秋冬季以后降雨降雪量偏小,缺乏足够的雨雪缓冲污染物的产生;其次,河流、湖泊(含人工水库)、湿地等科学合理分布比例不足,出现干旱化趋势。

根据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和北京市海定区气象局李鹏飞、刘文军、赵昕奕所著文章《京津冀地区近50年气温、降水与潜在蒸散量变化分析》:利用京津地区22个气象站1960年到2010年逐日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彭曼公式计算该地区近50年逐日的潜在蒸散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气候倾向率检测、时间序列MK突变检验以及年代际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近50年气温、降水和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近50年来气温升高显著;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整个地区潜在蒸散量都在减少,东南部减少的更快。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导致整个地域变得干旱化,但潜在蒸散量的减少,缓解了一部分干旱化的趋势。

第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缺乏足够置换污染物的自然通风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房地产开发,工业企业,人口密度等迅速发展,随着城乡建筑群的不断增加,过高过大过密的城市建筑群不断阻隔自然通风通道,致使自然通风通道不断受到破坏,导致污染物不断增加与累积,为雾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第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人口密集,人口密度偏大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人口密集,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北京为1311.1人,天津为1289.8人,均为河北省的3倍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倍以上,河北省的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而中国人口密度(据2017年的统计数据)每平方公里平均为143人,约为世界人口密度的3.3倍。因为人口密度偏大,人体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生活污染物、汽车废气等自然而然随之增加。

北京通过多年的努力绿化率2017年达到43%,全国平均绿化率21.36%,从单一数据看北京的绿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但从北京及京津冀与周边地区人口密度来算,人均占有绿化面积应该是全国倒数第一,该区域利用植物植被平衡转化污染物的功能被进一步弱化。(以上数据来源“百度百科”和百度搜索)

雾霾如何治理才能基本消除?经过近20年的观察和研究,我个人认为:需要彻底治理雾霾必须建立污染物科学平衡对等的转化对冲系统(以下简称为:污染物平衡对冲系统),建立污染物平衡对冲系统需要满足以下三大条件:

1.常年足够绿化比例的植物和植被;

2.充足的雨雪,合理分布的河流、湖泊、湿地、瀑布等;

3.足够置换污染物的自然通风系统。

(因文章字数和篇幅限制,治理措施另章论述,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摘录与转载)


  声明: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QQ:3119872820,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