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新闻 > 天下传媒 > 正文

朴实醇厚 简静安和——读朱小胜的书法

2019/1/21 9:44:10 来源:浙江在线

1.webp.jpg

朱小胜,1977年4月出生于书画之乡浙江浦江,字萧声、大胜,斋号迎雨草堂、三乐轩。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金华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金华市政协委员,曾荣获“2014浙江青年书法十家”称号。作品获中国书协主办的第四届永乐宫国际书画艺术节书法最高奖、第五届永乐宫国际书画艺术节书法最高奖,浙江省“新星杯”“美好生活·美丽乡村”书画大奖赛铜奖,第三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优秀奖,浙江省第四青年书法选拔赛银奖,首届“梨乡水城杯”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东方主流传媒:黄一万)

 

朴实醇厚   简静安和  

——读朱小胜的书法

周  天

  我和朱小胜接触有些时候,记得前几年他的隶书平和娴静、温文尔雅,近两年的字变得朴实刚强起来,面目也很鲜明,阅读之后就写下了以下的一些话:

  朱小胜的学书时间很长,最近几年把精力主要投入在隶书上,他的隶书学习主要以《张迁碑》、《石门颂》、《礼器碑》为主,对《爨宝子》也多有研习。长期的练习和研磨,他的隶书逐渐形成了方正妥帖,自然平实,简静灵动,朴实醇厚的艺术特征。对联、中堂、横批等等,都能运用自如,行距字距基本都参照了《张迁碑》,落落大方,又拙朴可爱。

  隶书的书写,贵在方正端庄,难在松活灵动。说方正端庄,是说隶书要有正大的气象,古厚严正的格调,若果左摇右摆,扭捏作态,便流于小情小趣,难能大家。说松活灵动,是说书写要从容不迫,在横竖的组合中能恰当地运用断连、点、斜线、三角等变化来结构每一个字,从而实现由可看到耐看的过渡。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书法用笔,气、力、意到则形象自然而然,沈宗骞在《笔法论》中有言:“不灵之笔,但得其形;必能灵变,乃可得其神。”伊秉绶、何绍基和金农等都是结构的大家,他们的隶书写作既有准度又有厚度,同时空灵耐看,愈久愈好。从其临摹范本看,他对雅正的认识是有着自己的感触的,先求平正,在平正的大格局里寻找变化;他的隶书线条结实、朴厚,不花哨,起笔多方,行笔厚重,收笔含蓄,结字中大线长线与小线短线相映成趣,耐读耐看。

  对于篆隶书写,我曾多次提到当下对清人和民国学人笔墨的继承问题,时下,我们不缺少造型优秀的书法家,缺少的是好的笔墨,缺少的是如清人和民国学人笔下的篆隶笔墨,其实有一笔就很优秀了。或说,我们需要解决的不是好看的问题,还要解决耐看的问题。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对清人和民国学人笔墨的学习和参照,既然汉代人没有准确告诉我们怎么写,那以清人和民国学人笔墨做参照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如齐白石所说:“我是学习人家,不是模仿人家。学的是笔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朱小胜的隶书当下就开始有意识这么做着,伊秉绶、金农的笔墨他多有参照,也下了很大的力气,并逐渐有意识地安安静静地展现在自己的笔下,而且有了自己的面目,这是很好的。

  说起他的小字则是另一番情趣,字字独立,线条结实,或斜或正又韵味十足,含蓄内敛又不乏诙谐幽默。读着他的小字,有时会让人想起曾翔老师,确实,他的小字书写或多或少有曾翔老师的影子,但是他的书写少了曾翔老师的浪漫,却多了几分弘一大师的沉静安和,这也许是当老师的他自然而然的结果,也或是一片江南烟雨的濡染。如刘熙载所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另外,朱小胜临习弘一大师也是形神皆似,大字楷书对联颇有出家人的淡定和禅意。

朱小胜的书法学习和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浦江这块书法之乡的土地上逐渐站住了脚,受到了乡人甚至各地朋友的追捧和尊重,未来的笔墨之路还很漫长,我真心地祝愿他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开创出属于自己的隶书世界。

| 作品欣赏 |

22.png

33.png

44.png

 

55.png

66.png

7.webp.jpg

8.webp.jpg

9.webp.jpg

10.webp.jpg

 

 11.webp.jpg

12.webp.jpg

13.webp.jpg

14.webp.jpg

15.webp.jpg

16.webp.jpg


  声明: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QQ:3119872820,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