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9/12 14:24:20 来源:浙江在线
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夜鱼龙舞
北京市政府启动了夜间经济的引擎,以期车马如龙、街市如昼。
从延长重点街区、商店、超市、便利店运营时间,到增加地铁1、2号线的运营时长,还有打造四个“夜京城”地标,北京市政府在7月出台13条繁荣夜间经济的政策,在启动夜经济引擎之后,还给了一脚油。
那么,“不差油”的北京的夜间经济,究竟发展状况如何?
我们采用智慧足迹手机信令大数据,联合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研究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杭州、武汉、沈阳9个城市的夜间消费情况,并对北京地铁1、2号沿线的4个商圈进行分析,发现北京夜间人口活跃独领风骚,但夜间消费却差强人意。
北京的夜,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北京的夜间消费不差“油”
夜间经济首看夜间消费,只是消费资源在各大城市的聚集也存在失衡的情况。
对于北京的夜经济来说,不缺少供“买买买”的消费资源。我们以上海大品牌青睐指数为基准(100),北京大约是93,仅次于上海,两城商业资源集聚度远高于其他城市。广州(60)、深圳(58)、杭州(55)、成都(54)、重庆(52)对大品牌商业资源的吸引力就差了很多。武汉(40)、沈阳(29)更是差距颇大。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的线下消费场景多样,外卖、餐馆、酒吧、咖啡馆和电影院都是夜间消费的主要场所,相对于其他几个重点城市,北京可消费资源优势突出。
繁华的夜北京,华灯初上,八街九陌,参差十万人家。
北京的夜经济不缺“夜猫子”
从夜间活跃人口来看,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夜间人口活跃度最高,以北京为基准(100),上海是98,成都、武汉都是97,与北京、上海相当。
数据来源: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线上消费方面,从APP安装情况来看,移动购物、金融、社交、视频、旅游是最受欢迎的线上消费场景。其中,女性消费者更加偏好网购、社交、视频、旅游、健康美容和母婴亲子。男性消费者更加偏好游戏、金融、交通出行、汽车、房产和体育等。
但有的玩不等于会去玩,北京夜经济引擎依旧存在“肌无力”的情况。
原来,不差钱的北京人“差时间”
夜间经济首看夜间消费,只是消费资源在各大城市的聚集也存在失衡的情况。
对于拥有充足的消费资源和夜间活跃人口来说,北京夜间经济理应向好。但从夜间消费活跃度来看,排名前三的是上海、深圳和广州,北京位居第四,比成都也只是好那么一点。从消费时长来看,北京夜间消费主要发生在20-22点之间,22点以后的消费潜力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北京夜间消费活跃与夜间活跃人口的强烈反差,反映出北京夜间活跃人口并非是有效消费人口。更确切的说,北京的夜间活跃人口很大一部分是“加班族”,属于“生产力大军”,而非消费人群,这也说明北京夜间消费受限于“闲暇缺失”而压抑了消费活力。
还有,距离的“长”造就了夜间消费的“短”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下班的路上”,限制北京夜间消费的还有居住地和消费地之间遥远的距离。
以前门和大栅栏、三里屯、国贸、五棵松首批“夜京城”地标为例。地铁延时运营后,8月份地铁1、2号线周边夜生活人流量大约在13万左右,我们选取离4个“夜京城”地标最近的地铁国贸站、前门站、团结湖站和五棵松站进行分析。
地铁站客流大,但驻留少。地铁国贸站夜间(20:00-24:00)客流量在5万人次左右、出站人流1.2万人次、进站人流在1.6万人次,居四大站点之首。团结湖站夜间客流量在2.4万人次左右,但进站客流量只有7000人次,出站客流量也仅维持在2000人次左右。五棵松和前门站进出站人流更是少得可怜。这也说明商圈地铁客源只是“过路人”,并非夜经济“买单人”。这些繁华背后的匆匆背影,更多地选择了风雨兼程。
数据来源: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巨大的夜间人流背后,是遥远的出行距离。从消费人群的流向来看,在国贸商圈消费的人群重点来自东城、西城、朝阳、丰台四个区,三里屯商圈的主要消费人群来自朝阳、昌平和顺义,五棵松商圈的消费人群主要来自石景山,前门大栅栏商圈消费人群主要来东城、西城、海淀和丰台。
数据来源: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这也显示出北京夜经济的一个特点,围绕“夜京城”四个地标消费的人群距离都不算近,这无形中增加了交通、时间等消费成本。对于希望就近消费的消费者来说,这四大地标成为可望不可及的存在。
夜间既要忙着赚钱,还要翻山跨海出来消费,这届的北京人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北京如何在居民聚集地的周围提供更多消费资源,做好夜间交通规划,降低晚上出门消费的成本,才能让夜经济的引擎更有力的运转。
声明: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QQ:3119872820,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卫星叛军》新浪娱乐讯 北京时间3月28日消
《坏蛋联盟》广告新浪娱乐讯 北京时间3月28
第55届瑞士尼翁真实电影节(Visions du R&a
牛是十二生肖之一。一提起牛,人们常会想起
今年的春节,受“就地过年”号召的影响,全